Pages

Thursday, January 5, 2012

假期生活系列之傅嘉美《一堂叫原諒的課》


假期裡確實買了很多書,這就是其中一本。
與其說買,說“附送”比較貼切吧。話說那時我買書的時候那裡標寫著說:“買一送一”。我在選了一本我那時真正要買的書後,就在那裡順便看看哪裡有的書。很不小心的,我就看到了這本書,看到書名很特別,哪裡還標著“激勵文房”這四個字眼,感覺應該是很棒的書本,所以就拿了它,然後就去櫃檯付錢把它買下來啦。
和藤井樹《真情書》一樣,這本書也是分好幾天才把它看完的。而就在今天離開學的第三十八天,我終於正式的把它看完了。那這本書既然是屬於“激勵”書,那麼它到底在述說著什麼呢?
話說到某個暑假曾鈞迪就不顧他的父母親反對,趁還沒開始暑假活動前的兩個星期的時間毅然地到他的爺爺奶奶那裡渡假。回到鄉下遇見爺爺奶奶、小姑姑曾若緹(女子旁)、小學同學--周明娟、張東裕和趙廣義固然開心和興奮,但是在他的腦海裡也喚起了另一個人的背影和回憶。
他不經意的發現到那個人的名字叫孟欣,但是無論他怎樣問身邊的人,身邊的人又拒絕告訴他;無論他怎樣想,他還是想不起來她是誰。是的,孟欣在他的回憶中是空白的;但是他明確知道,她在他的心中佔據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終於,在一場傾盆大雨中,他那空白失去的回憶終於回复了。他終於知道孟欣是誰,中間發生了怎麼樣悲慘有戲劇化的事件。
原來,孟欣是他在小學的時候轉來的插班生,她原本是一位品學兼優的模範生,不料認識了曾鈞迪這位在學校裡公認的“頑童”後就成天和他和他的朋友們混在一起。因為曾鈞迪,孟欣第一次被處罰和做勞動服務;也因為曾鈞迪,孟欣第一次曠勞動服務到小溪旁玩,也這樣的失去了生命。那時候,曾鈞迪因為一場大發燒而忘記了孟欣這一號人物;而他的父母親也這樣接他到台北生活,繼續他國中生活。
曾鈞迪恢復記憶到後大受打擊,趕緊結束回鄉的假期回到台北,從此封閉自己,認為自己害死了孟欣,罪惡感伸到最高點。最後,在一位朋友許心恬的幫組和開導之下,曾鈞迪決定放下過去,堅決的繼續活下去。
看完了這一本不是很厚,大概有223頁的小說後有幾個感想:
(一)父母在管教孩子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不要刻意隱瞞某些問題或秘密,畢竟紙是包不住火的。重點是怎樣解決它。
(三)朋友在每個人遇到困難時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也在這裡留下作者的心聲吧。。

成長的考驗(載自傅嘉美《一堂叫原諒的課》作者序)
小說寫完了,心情還是沉重的。
故事是真的,人物是假的。
劇情是真的,橋段是假的。
當然了,現實中並沒有像小說後面有著圓滿的結局,事實上,真的有人在那續續的流水中,失去了生命。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學校的規矩、社會的制約很煩,綁手綁腳,覺得那些都相當八股,應該破除,所以想也不想,就故意違反它。但是,如果知道這些規範的真正用意,就不會看不起這些制約了。
國中時,我親眼看到同年級的班級,在一輛靈車經過學校時,全班的學生都戴著白毛巾去哀悼。年輕的臉龐有著不應該在這年紀出現的哀傷。靈車裡是他們的同班同學,是出了名的頑童,老師的頭痛人物,曾經把他的母親氣到腸打結送醫院。
如今他安靜了,卻沒有人有任何喜悅。
因為某天他犯了過錯,被罰到勞動服務,他不想禮拜六的下午待在沉悶的學校,於是呼朋引伴去溪邊玩,卻再也沒有回來。
這本小說當然經過修改並添加一些劇情,在寫作的同時我不斷想著,如果那一天,他沒有離開學校,沒有故意破壞校規的話,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吧。
當然了,我不是讚成一切都得按照規矩來,而是在破壞規矩之前,要想清楚破壞規矩的用意是什麼?破壞規矩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自己正擔得起嗎?
就像明明知道禁止飆車,卻還有人逞一時之快,造成遺憾便後悔莫及了。
可以預見的結果,為何還要讓人傷心?

年輕的心是飛揚的、恣意的,想做的事情很多,能力卻太少,後果如果可以預見,能夠承擔嗎?
想飛的心可以理解,但斷了線的風箏還是會有掉下來的時候。
在自由與約束之間,確實很難達到平衡,而這正是成長的考驗。

索引:
傅嘉美。(20098月)。《一堂叫原諒的課》。台北市:文房文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